【園區分享】新加坡飛禽公園(Bird Paradise)、夜間野生動物園(Night Safari)、S.E.A.海洋館(S.E.A. Aquarium)

--

想說難得旅遊去了一趟東南亞,還有號稱全亞洲最厲害的動物園與水族館,可能是現在這份工作養出的一些職業病(?),總之決定簡單記錄一些這次的參觀心得。

在開始心得前,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拜訪的三個園區的背景好了。首先,飛禽公園與夜間野生動物園均是屬於萬態保育集團(Mandai Wildlife Group)的單位,而在同一個集團下還有經營另外兩座這次沒機會看到的兩座園區:新加坡動物園(Singapore Zoo)河川生態園(River Wonders)。這個四個園區同時也是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a,簡稱EAZA)紐澳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 of Australasia,簡稱ZAA)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Southeast Asian 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簡稱SEAZA)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簡稱WAZA),一共四個國際動物園組織的會員。這次選的飛禽公園(Bird Paradise)是在去年5月才開幕的新主題園區,而夜間野生動物園(Night Safari)則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夜間開放的動物園。

PS.不得不說萬態保育集團真的蠻懂賺的,大可以以同一座園區擴建不同區域的方式拓展(國外我所知的多數動物園都是如此,就算晚上開放也是同一座園區在某些月份開到較晚的時段),卻選擇以不同主題來蓋不同新園區,這樣遊客每去一個園區都可以再多收一次門票。除此之外,再來一座夜間動物園,白天賺錢晚上還可以再賺一次。

當時在官網上沒看到太多資訊,但後來到現場才知道在聖淘沙的S.E.A.海洋館居然是受到美國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Association of Zoos & Aquariums,簡稱AZA)、SEAZA與WAZA認證的水族館。

S.E.A.海洋館後面一個小展區的告示牌才讓我知道原來它有加入AZA與WAZA。

PS.對於不熟悉國際動物園組織到底有什麼厲害的人人們,大致上是這樣:WAZA聽起來很厲害,但實務上其實沒有什麼成績,多數就是世界各地的業者集合開開會、發表一些沒什麼強制力的宣言與規章,而國內目前有臺北市立動物園與屏東海生館是會員;AZA入會審查在文件提供上蠻嚴格的,基本上就是要用全英文生出一堆文件跟SOP等等(但在考證文件執行方面似乎就沒那麼嚴格),另外就是要一堆申請費用;EAZA整體會員素質應該在動物福利方面都不會太差,每隔一陣子會對會員進行動物福利審查,但沒通過疑似也沒什麼處罰,目前台灣應該只有臺北市立動物園是會員;ZAA我比較沒有什麼了解,但據說也是個很重視動物福利的組織;SEAZA雖然有推出獨立的動物福利審查,但這個組織的單位素質本來就落差蠻大的,這個審查要真的有顯著成效應該也是不容易推動,而國內會員目前有臺北市立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六福村、屏東海生館、澎湖水族館、壽山動物園、頑皮世界與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Zoological Park & Aquaria,簡稱TAZA)。基於我自己對這些組織的了解,應該會是EAZA與ZAA最有在著重與落實動物福利的相關規範。

接下來的參觀心得應該大多會著重在飛禽公園的部分,因為夜間野生動物園幾乎沒拍什麼能看出什麼意思的照片,而S.E.A.海洋館則是我自己對海洋動物涉獵不多。

飛禽公園(Bird Paradise)

飛禽公園的入口大門。

如果從新加坡地鐵到有Mandai Shuttle接駁專車(一台車上印滿動物的公車,超好認!)的站點,並搭這個專車前往飛禽公園,它位在另外三座園區所在的前一站。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加上它的展示主題就很明顯是鳥又是新園區,所以當天逛起來沒遇到什麼遊客,逛起來其實蠻舒服的。

不過,一開始逛的飛禽保護區(Winged Sanctuary)與企鵝灣(Penguin Cove)就讓我有點小疑慮。這兩區都有發現狀況明顯不佳的個體,像是有隻鸚鵡的胸前與一隻企鵝的兩肢鰭的毛全禿了(企鵝除了禿毛以外腹部的白毛還都沾到了像泥水之類的東西),我不確定企鵝,但鸚鵡應該就是啄羽(feather plucking)了,通常不是有寄生蟲等就是飼養環境出了問題。然而,這些欄舍周遭也都沒有額外說明這些個體的情況,因此以國際前段班動物園的標準來看,這點確實讓我有些失望。

飛禽保護區與企鵝灣兩區位在整個園區地圖上的左下角。

另外,飛禽保護區飼養了許多犀鳥、巨嘴鳥等大型鳥類,但這個區域的棲架間距離似乎以這些鳥類飛行來說都偏短,而且足以讓鳥停棲的棲架數量感覺上也是偏少。

幸好以上這兩區大概就是全園區參觀體驗相對較差的地方了(不然全亞洲最好的動物園如果只有這樣的水準也太讓人失望了嗚嗚)。

高科技(?)走入式展場的雙門設計,還有告知遊客等待或進入的指示燈號。

當天參觀的路線剛好是沿著園區的順時針方向繞,所以接著逛到的第一座大鳥園是澳大利亞內陸區(Australian Outback),也在這裡就立馬遇到了一個不起眼的酷東西。許多動物展演業內人士應該都知道這種走入式的展場設置雙門的重要性(才不會一扇門開了,動物跑了就跑了),但通常就是單純的兩個門,頂多加一個告示牌或工作人員提醒遊客前一扇門關了才可以開下一道。這是我第一次遇到系統預先設定好的雙門,所以在另一扇門關上前,遊客再怎麼推都推不開被自動上鎖的門。

澳大利亞內陸區的展場就放了不少有澳洲風格的土色大石頭(?)。

由於新加坡氣候潮溼悶熱,一開始想說接下來要連續逛這麼多座走入式展場,光想到就覺得很熱。現場沿著參觀路線走過才知道,展場跟展場間是有冷氣房小通道連接的,所以不需要逛完一個出來回到中庭廣場在進去下一座,可以順著一個展場一個展場走過去。

比較單純做為休息室用的空間。這間是以各種大鳥喙為主題,並將其設計成椅子的休息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逛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動物園,走入式展場更佈是第一次看到的東西,所以這次參觀飛禽公園這座動物園讓我感到驚艷的地方之一反而正是這些連接展場跟展場間的冷氣房。每一間都圍繞著鳥這個主題,並從鳥的不同特色去切入並佈置各個休息室兼通道。

休息室也有這種帶有教育目的的設計,像這間就是投影幕上會定時循環撥放介紹雨林中的鳥的影片。

這些休息室除了都跟鳥有關以外,很多也還會跟連接的區域主題做連結,比如飼養雨林鳥類的展場前後的休息室就都與雨林或叢林有關。

在雨林展區低調在地上走的紅腿陸龜(Chelonoidis carbonaria)。

另外,雖然飛禽公園的主題就是鳥的展示,但其實如果多注意一點各展場的地面,蠻常會驚喜發現一些屬於那個展場棲地主題的其他動物居民,像是澳大利亞內陸區有小袋鼠、雨林的展場內有紅腿陸龜等,真的滿滿走入式展場的沈浸體驗。

休息室除了有比較單純提供座位給人休息的外,偶爾也會穿插這類比較有互動性質的區域。這區是讓人認識鳴禽叫聲的展區,可以用手感應不同鳥身邊的感應器,就可以聽到這種鳥的叫聲。
另一個比較具有教育目的的通道,而這次是介紹鳥類的遷徙與他們路途上常見的阻礙(?)。

其實連續好幾個走入式展場逛下來,我自己後來的感想都是外面好熱(?),主要是因為中間的神祕巴布亞(Mysterious Papua)、彩鸚谷(Lory Loft)、森林之歌(Songs of the Forest)與亞馬遜之寶(Amazon Jewels)在展場的佈置與展示物種的選擇上,感覺比較沒有鮮明或能產生對比的特色(給一般人的感覺應該蠻容易變成很多樹,然後到處都是鸚鵡、鴿子,還有一些很愛叫的鳥)。一直到緋紅濕地(Crimson Wetlands),才真的又讓我有被驚喜到的感覺。

緋紅濕地的主角之一:紅鶴群。

從地圖上判斷緋紅濕地大概是整座園區最大的展場之一,然後除了一堆紅鶴跟金剛鸚鵡,還有地標大瀑布外,就是當天不斷可以看到粉紅琵鷺(Platalea ajaja)來回飛行,把不知道從哪裡收集到的巢材叼回去樹上築巢,讓人有種在生態紀錄片現場的感覺。雖然能親眼看到這麼壯觀的物種自然行為是很棒沒錯,但不清楚園方在族群管理上會怎麼處置這些蛋就是了。

手機照片放大後導致畫質抱歉的粉紅琵鷺聚集棲息的樹。現場看起來整棵一片粉紅。

以這麼多管理難度高的走入式鳥園來說,整座園區意外沒有置入太多工作人員在現場提醒遊客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等等,而這也導致園區內常看到遊客以快貼到鳥的距離在那裡拍照或觀看,還有幾次這些鳥有朝遊客跑去作勢咬人的情形。

這間休息室稍微普通了一點,但覺得繽紛的顏色分類看起來也蠻療癒的。
主題是鳥蛋的休息室。裡面介紹了不同種鳥蛋的大小、花色,以及不同種鳥一窩蛋的數量等等。

另一個園方經常在社群上宣傳的園區地標便是亞洲珍禽區(Wings of Asia)的梯田地景。本身是蠻漂亮的,但就是有點小,而且除了梯田以外,跟神祕巴布亞、森林之歌與亞馬遜之寶又有似曾相似的感覺,也是很多樹,然後植物看起來也沒有很不一樣的感覺。

亞洲珍禽區的梯田地標。
一個在逛下一區前看似普通、以鳥巢為主題的休息室。藤椅應該是由織布鳥的鳥巢為靈感所設計。

飛禽公園最後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在非洲「翼」境(Heart of Africa)這個展區,而那便是可以直接看到一群織布鳥(Ploceidae)自然的築巢行為。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在動物園看到織布鳥(其他動物園可能也有飼養,但可能沒築巢,所以也沒什麼印象他們是織布鳥XD),然後還可以看到這麼具代表性的物種特定自然行為,又再次讓人有身處在自然紀錄片中的夢幻感。

非洲「翼」境的織布鳥聚集處。

夜間野生動物園(Night Safari)

夜間野生動物園入口處的植物牆。

網路上已經有一堆夜間野生動物園的遊園心得,加上晚上手機拍照效果差、沒什麼照片,所以這裡只簡單抱怨一下(?)。參觀當天是我大約17:00結束飛禽公園後就搭專車前往夜間野生動物園,抵達後一堆人在外面排隊,直到大概18:00多才放人入園(線上買票其實有要我們填預計入園時間,但好像根本沒在管)。接下來,比較誇張的是,要完整看完整個園區的動物會需要搭遊園列車,加上走步道,但不到19:00前不但列車不開,連步道都被工作人員擋著不能走,所以這樣18:00開放入園跟填寫入園時段的意義到底是甚麼?這樣的操作方式導致入園後就是一堆人擠在大門廣場,體驗說真的蠻差的。

夜間野生動物園對小袋鼠的現場解說,工作人員跟遊客有問有答的互動還蠻不錯的。

老實說,夜間野生動物園讓我最驚喜的地方只有在晚上逛動物園這件事而已,其它因為不少展場都是用玻璃,所以除非貼在玻璃上看,不然就是看到自己跟其他遊客的倒影,動物的觀賞效果並沒有特別好。論動物的活動力的話,我自己感覺上是一半一半(一半依舊在睡或躲起來一半有在活動),所以也沒讓我特別感覺到晚上可以觀察到更多動物的行為這件事。最後,我自己覺得參觀動線標示地沒有很明確,像是有間展示蝙蝠的房間也沒清楚標示入口或這裡有展示動物,不明顯的程度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工作通道,感覺蠻容易走一走就錯過這個展區。另外,步道沿路其實都蠻黑的,不確定園區是否有毒蛇咬傷人的紀錄(畢竟是位處東南亞的新加坡,這樣的氣候跟環境應該多少都會有野生毒蛇誤闖),但也沒有特別提醒遊客注意腳邊的相關告示。

S.E.A.海洋館(S.E.A. Aquarium)

每座水族館似乎都會有的大洋池。

整體來說,我對水族真的沒有很熟,所以S.E.A.海洋館的部分就簡單幾張我覺得參觀到比較有特色一點的地方的照片帶過。

大洋池裡居然養了三支超大的鬼蝠魟(Manta birostris),感覺應該是不容易飼養的物種,因為沒印象在別的水族館有看過。
水族館的角落竟然默默地有海豚展示(但這單位好像沒海豚表演,而互動體驗也是另外的),但意外地沒什麼遊客停下來看太久,說不定很多水族館海豚就只有表演卻沒在單純展示,就是因為效果不彰。
最後一個比較特別一點的應該就是這個魚苗實驗室,但就也只是一個小窗戶可以看到而已。

--

--

HM Yeh
Notes on Animal Welfare Science

The first Taiwanese to graduate from MSc Animal Welfare Science, Ethics & Law, University of Glasgow 第一個從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動物福利科學、倫理與法律碩士班畢業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