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分享】9/2022–12/2023

--

雖然我喜歡看的書偏冷門(在台灣書店基本上找不到的那種QQ),如果是在國外書店找書的話,通常分屬在「Non-fiction: Nature Writing(非科幻類: 自然寫作)」的分類底下,但還是想簡單記錄一下自己每年讀過的好書們,然後如果有幸被對這類主題有興趣的人人看到,也大力推薦給同樣喜歡動物的各位!(當然也很歡迎如果有人也有在看類似主題的書,推薦一些相關好書給我!)

PS.我目前看的書大多都是從英國連鎖書店Waterstones買的,回台灣後偶爾有去誠品找過主題類似的書,但目前是都沒看過(台灣實體書店內有的原文書基本上少之又少,就算有也都是科幻小說類居多,幾乎是找不到這類冷門主題的原文新書)。

Cold Blood: Adventures with Reptiles and Amphibians平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不得不說,第一本書的內容大概是冷門中的冷門,是一本在介紹英國本土兩棲爬行類的書。英國本土的兩棲爬行動物總共只有約15種,包括3種蛙(不過書中有提及像Marsh、Pool跟Edible Frog在分類學上有點難分難解,印象中是第三者是前兩者的雜交種)、2種蟾蜍、3種蠑螈、3種蜥蜴與3種蛇。當時只是想找一本關於爬行動物的閒書來看,關於爬行動物的非學術書籍很少(在英國的Nature Writing歌詠的主角通常是英國自然風光,不然就是鳥或哺乳類),更不用說是英國境內的爬行動物了,所以意外找到的這本應該是這次書單中出版時間偏久遠的書,在2014年時第一次出了精裝版(通常我自己會偏向不要找太久遠以前的書來看,主要是因為這類自然寫作往往會使用參考資料,所以會希望吸收到的是比較新的科學資訊!)。

可能因為Richard Kerridge是位具文學背景的作者(他的本業是英國巴斯泉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指導創意寫作的文學碩士學位,然後曾經獲得BBC生態自然寫作的獎項),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嚴格來說是作者成長過程與這些動物的際遇,還有一些歷史上關於這些動物的小故事(比如說像Palmate Newt學名的演變跟帶有的意義等),也就比較少學術研究上的討論等。我自己讀完的心得是如果有同樣在英國野外找過兩棲爬行動物的人人應該會很有共鳴(那應該是很少哈哈哈),作者敘述自身成長過程的回憶稍多,但個人覺得他的寫作風格蠻親民的,所以也不至於很難懂裡面的情感等等。最後,它真的是極少數在自然寫作中以兩棲爬行動物為題材的作品,所以是蠻特殊的輕鬆讀物。

PS.看在我也曾經是英國島上為數不多的爬行動物愛好者之一,覺得必須在這裡小推廣一些關於英國本土可愛的兩棲爬行動物們的參考資料: Amphibian and Reptile ConservationAmphibian and Reptile Groups of UK(以上兩個較著重在本土兩爬的保育工作)、FrogLife(原本應該比較關注兩棲類,但後來似乎也擴大戰場,也開始關注本土的爬行動物)、British Herpetological Society(主力比較在關於兩爬的學術研究),以及關於生活在英國島上的其他爬行動物們(aka小寵物們等)的線上資源: National Centre for Reptile Welfare(英國當地的兩爬收容機構,同時也有積極參與教育研究等活動)、RSPCA Reptile Rescue(RSPCA底下唯一的爬行動物收容單位)。

The Seabird’s Cry: The Lives and Loves of Puffins, Gannets and Other Ocean Voyagers平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第二本書是在英國生活的期間經常在各RSPB(全名為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保護區的小商店看到的推薦書。那時想說英國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類群之一非海鳥莫屬,所以就買下了這本被當地勢力最大(?)鳥會力推的書。

這本書介紹了約10種會棲息在英國或會在島上繁殖的海鳥們(像有名的海鸚鵡、鰹鳥等),比較沒有什麼作者自己的生活故事,就幾乎完全是在歌詠這些鳥。除了有談到這些鳥在當地歷史上的意義外,意外地更多部分是在分享這些鳥如何遷徙、他們的社群結構與行為模式,還有牠們的族群在這個氣候變遷的大環境下遇到了些甚麼生存挑戰。作者Adam Nicolson本身就是一名得過不少寫作獎項的作家的樣子,可能因為這樣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文句風格偏華麗,所以有一點點點沒那麼容易讀懂,但這本書應該是這次書單裡我覺得在文章文句帶的情感與傳遞的科學知識間,做的最到位的文章(要優雅的寫作,它有;要豐富的新知,它也有)。在閱讀的過程真的會讓人愛上這些傳奇鳥類,也窺探到他們生活的艱辛,並體會到他們這些生存努力在人類的各式干擾下付諸流水的滄桑,只能說真不愧是全國性鳥會的推薦書籍。

PS. Adam Nicolson後來又出了一本書叫Life Between the Tides,之前有稍微在書店翻過,感覺寫作風格依舊。如果對英國潮間帶生態有興趣的人人,也可以去翻翻這本書。

Through A Vet’s Eye: How We Can All Choose a Better Life for Animals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Blackwell’s)

當初會買這本書來看完全是因為碩班教授推薦班上的人這本書,說是她的一個獸醫朋友寫的,然後想說自己就是讀動物福利的,總該主動點攝取一些課堂外的相關知識(?)。原先以為它只會著重在經濟動物,或了不起犬貓等伴侶動物的福利議題做討論,甚至可能只偏重在動物健康方面做探討,但這本書真的是我目前看過最讚的動物福利科學入門讀物!

這本書也像前面提到的Cold Blood穿插了作者的求學跟執業的故事經歷(不過故事敘述的風格又比起Cold Blood再少帶一點感情),但個人覺得作者的親身經歷跟科學觀念的陳述兩者間比重蠻均衡的,且多數故事都是作者反思自身動物倫理價值觀的一個出發點,所以覺得蠻能鼓勵讀者一同思考生活中會接觸到不同程度的動物利用是不是可以被接受的。除此之外,書裡除了討論到經濟動物、伴侶動物的相關動物福利議題,更有觸及到實驗動物與野生動物方面的議題(印象中比較缺乏動物園與水族館動物方面的討論,有點小可惜)。最後,作者也提出了蠻多讀者可以自身採取的行動,其中有說到透過消費者選擇來驅動市場的重要,像是消費者拒絕購買非人道屠宰的肉類等,累積下來就有力量足以淘汰侵害動物福利的一些操作模式,個人覺得相當贊同(畢竟我覺得台灣動物展演業現況就是須要受到一點消費者選擇的壓力刺激,一些單位才會意識到自己動物的福利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整體來說,作者蠻中立客觀地呈現相關的科學概念,然後偶爾會帶到一點英國目前的現行法律(像之前系上教授說的,法律應該是結合科學與社會價值觀,應用在社會運作上的產物),所以覺得如果想要認識動物福利科學(這個領域內可以做到客觀呈現的閒書目前真的是少之又少QQ)與在這個科學領域中當前比較重大的議題,這是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書。

由於消費者在選擇動物或環境友善的產品時,常會面臨到不清楚認證確切包含了哪些規範的問題,因此作者在書末附上這個表格,方便英國的消費者能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圖片來源:BVA UK Farm Assurance Schemes Infogrphic

PS.當時在格拉斯哥市區的Waterstones意外買到作者親簽版,然後還因此跟書店櫃台姊姊小聊了一下,聽說作者本人很親切,在我買書的前一天還光顧過那家書店。

Unnatural Companions: Rethinking Our Love of Pets in an Age of Wildlife Extinction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Blackwell’s)

終於來一本比較不是以英國自然生態為背景的書了,然後當時會離經叛道(?)把這本書列到書單上,印象中單純就只是在臉書上看到林思民教授(aka台灣爬行動物、猛禽等擁有眾多領域專業的學者,同時在近年也經常關注特殊寵物相關議題)的分享而已,想說在英國的期間一直待在動物福利的同溫層內,來看看保育領域在關注些甚麼。

雖然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上有一堆來自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推薦,但我個人閱讀起來的感覺卻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沒有像書單上的其他書一樣,帶來那麼多不同的新知或感動(不過應該還是贏過下文會提到的一本書叫Forget Me Not)。這是一本內容很保育的書(有看到部分推薦人說跟動物福利有關,有是有啦,但真的微乎其微,所以抱持想看到更多動物福利探討的相關內容會有點失望),所以不免其煩地一定會提到各種國際上跟環境生態破壞的大數據,我認同讓讀者知道問題嚴重性的重要,但同時也覺得這些數據看多看久了反而讓人覺得問題很遙遠(像我自己就覺得再看到這些數據有點無感,只有在說明到蠑螈保育議題時比較有感,但也很可能是我自己的碩士研究對象就是蠑螈),怕是有點難引起同溫層外的人的共鳴。作者Peter Christie是名科學記者,所以整本書的主線劇情就是照著作者去不同地方與不同人訪談的過程進行,寫作的風格也比較沒帶太多明顯的文學色彩,可能就是報導式寫作(?)。書的主要內容則是探討寵物市場與生態保育會面臨到的共同課題與衝突,最後作者提出寵物飼主與保育人士同是出自於愛動物的心才因此選擇接觸動物,雙方不應因衝突而對立,反而更是該成為同陣線,在善待寵物的同時兼顧環境的永續。不過這本書探討主題的作品跟上文提到動物福利科學類的文章,一樣都是現在市場上的稀有品,而議題詮釋也算是中立、淺顯易懂,所以有興趣的人人還是可以閱讀看看。

「愛為何使生物滅絕?在野生動物瀕危的時代,檢視我們對寵物的愛」平裝繁體中文版封面。(圖片來源: 博客來)

PS.以上的心得是針對英文原文版本的,繁體中文版的我沒讀過,所以也不確定翻譯的品質等如何,但以冷門主題都能推出繁體中文版了,相信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是蠻對現在市場的口味。

Bird Sense: What It’s Like to Be a Bird平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繼前面以海鳥為主題的書,再來一本「鳥」書(由此可知英國人真的很愛鳥),不過這次不是只談英國島上的鳥了,而是世界各地的鳥。書的內容以不同感官作章節區分,介紹鳥類的特殊感官世界。

作者Tim Birkhead是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動物行為與演化教授,專攻鳥類,而這本書的內容讀起來的感覺正是集結作者學識與研究的作品。除了豐富的鳥類感官知識以外,裡面也穿插不少鳥類科學研究的歷史發展,然後寫作風格我覺得比較偏學術寫作(所以跟一些作者本身職業就是作家或專長是文學寫作的作品比,就相對比較沒帶有那麼多情感),所以個人覺得如果是一般讀者想當讀個閒書入門的話,這本書可能稍微偏硬。不過這也代表它在科學內容上認真很扎實,然後呈現上也算簡潔清晰,所以我個人身為喜歡鳥的人也很喜歡,就算無法直接從文句上獲得文學上的感動(?),但我自己覺得書裡涵蓋的知識量完全能讓讀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對鳥類的熱愛,蠻推薦給想要更深入認識鳥類世界的人人們作為工具書(啊,不過這本書第一次出版的時間是在2012年,所以參考資料可能會偏舊)!

「鳥的感官:當一隻鳥是什麼感覺?」平裝繁體中文版封面。不過在圖片來源網站上說是絕版商品了,所以不知道還買不買的到。(圖片來源: 博客來)
If Nietzsche Were A Narwhal: What Animal Intelligence Reveals About Human Stupidity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接下來這本書不論是標題跟封面都很吸眼球,所以也幾乎是當時看到就直接加入購物車的一本書。整本書最大的特色應該就是作者詼諧幽默的文筆,然後各章節以一個人類與非人動物打擂台的調調,來探討人到底為甚麼之所以為人,以及這些我們引以為傲的智慧,像是語言的運用、科學的發展等,是否真的讓我們真的過得快樂,顛覆一般大眾對於人類是個成功的物種的認知。

作者Justin Gregg是加拿大聖法蘭西斯薩維爾大學(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的副教授,也是「海豚溝通計畫(Dolphin Communication Project)」的資深助理研究員,主要鑽研的領域為海豚的社會認知與語言學。我覺得這本書的寫作風格跳脫了前文提到的學者/作家這個二分法,它內涵的科學知識量跟討論的深度絕不會讓人質疑作者的科學家人設,而寫作的風格平易近人且幽默風趣(不過好歹人家也是科普作家)。個人蠻推薦這本書的,不論是作為一般讀者入門,還是對動物認知學有所涉略的人人們,感覺應該都能在閱讀這本書後有所收穫。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平裝繁體中文版封面。在寫這篇心得時,意外發現這本書在去年(2023)也推出了封面插畫很可愛的繁體中文版本(重點是目前還有貨!)。(圖片來源: 博客來)
The Golden Mole and Other Living Treasure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雖然是在英國期間看到Waterstones大推的作品(好像剛好得到書店某個月的最佳讀物獎之類的),我個人沒有到特愛這本書,但覺得畢竟還是在書單上當時特別買來看的,就還是一起簡單分享一下。不過我沒有喜歡這本書最大的原因只是因為它真的太文學了,詞藻我認為相當地華麗,所以以我普通的英文程度讀起來,覺得有些不容易消化,閱讀起來不太輕鬆愉快。另外,我自已偏好學術分享與科學知識豐富一點的讀物,而這本在內容上就是很文藝,比較多是在歌詠動物在人類文化與歷史上的意義等(不過這本書的作家Katherine Rundell其實好像也是得過蠻多獎項的作家,擅長寫兒童讀物、科幻小說等,所以好像也不能怪她?)。總之,我覺得喜歡動物也喜歡文學的人還是可以考慮看一下啦(然後精裝版的插畫跟封面很漂亮,感覺是蠻適合做為收藏的書)。

PS.插個題外話,我從目前培養短暫一年多看書習慣的經驗中,發現剛出版的書通常一開始都只出精裝版,所以要搶先看最新的書通常就要負擔比較高的費用,然後大概至少都要等個精裝版推出的半年後才買的到平裝版。

An Immense World: How Animal Senses Reveal the Hidden Realms Around Us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緊接在比較沒那麼推薦的書(?)後,是這一年書單中我最推薦的書之一: An Immense World。如果說If Nietzsche Were A Narwhal是一本著重在討論動物認知學最新研究的書,那An Immense World就是動物感官相關研究的一本集大成品。書的內容主要依據各個感官作為章節(類似前文裡Bird Sense一書的編排邏輯),然後說明各種感官刺激的運作原理,以及不同的生物是如何接收跟回應這些外界的刺激。

作者Ed Yong也是個得過很多獎項的科學作家(看各種評價感覺是比前面幾個提到的作者都還厲害),因此這本書除了在分享學術研究時不會過度深入難懂、不會太粗淺導致讀者只能接收到相關領域的皮毛外,他的寫作也相當有水準,不會像Katherine Rundell那樣有些過度華麗,但也不會像Tim Birkhead般可能會稍嫌有點在講課,或Justin Gregg太過輕鬆(?),總之就是有自己一套特色,然後我自己是蠻喜歡的。最後,我覺得這本書的結論蠻讓我耳目一新的,就是作者提倡保護「感覺景觀」這件事(舉例來說,一個原本比較安靜的地方,住著適應那種程度刺激的生物,現在因為人類忽視而變吵雜了,對那些生物來說都不是好事,所以需要保護原先那樣安靜的感覺景觀,大概是這樣),而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還真的沒有想過這方面的議題。至於書裡其他內容的豐富與精采程度,大力推薦大家親自去閱讀體會(人家都出繁體中文版了,還不支持一下嗎!),讀起來未必完全輕鬆愉快,有時甚至可能是須要暫停一下思考內容,但可以保證這本書一定讓讀者收穫滿滿。

「五感之外的世界:認識動物神奇的感知系統,探見人類感官無法觸及的大自然」平裝繁體中文版封面。這本書也在去年(2023)推出了繁體中文版,目前看也一樣有貨可以訂。(圖片來源: 博客來)
Animal Personality: The Science Behind Individual Variation平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Animal Personality雖然薄薄的一小本書(跟書單裡的其他書相比),但也是科學知識量滿滿的讀物。動物性格(Animal Personality)算是動物行為學下的一支領域,然後算是透過抓出行為的特質,來更深入詮釋動物的心理狀態,而這本書主要就是在介紹這門新興領域的發展過程,以及至今重要的科學發現與討論等。

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它閱讀起來的感覺很像作者親自在跟讀者對話,有點類似Justin Gregg帶給人的感覺,但比較親切溫柔。作者Jill McKay博士是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資深講師,除了本身研究就專攻動物性格領域外,她本人似乎也相當具有教育熱忱(像是自己曾經經營了一個部落格叫Fluffy Science來推廣她關注的研究領域),希望能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讓科學知識更加親民,普及於世(?)。這本書的風格也的確如此,經常透過一般人生活中較容易接觸或想像到的例子(像是她在書中常以她觀察她家的寵物貓的行為為例),來帶入一些科學概念等,自己覺得是一本相當活潑的書,也確實感覺的到作者對於這小眾學門的熱忱。強力推薦給對動物行為學有興趣的人人們!

Forget Me Not: Finding the forgotten species of climate-change Britain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再來這本也同樣是讓我有點難以評價的作品。跟前文介紹過的The Golden Mole一樣,是Waterstones某陣子蠻認真在行銷推廣的一本書,看到的評價也都蠻好的,但我自己個人是沒有那麼愛。書的主題是在為英國本土一些因為氣候變遷而受到嚴重生存威脅的物種發聲,然後故事軸是跟著作者用環保的方式(但這蠻值得吐槽的,等等說明)去拜訪這些動物的棲息地與保護他們的人們。不過不知道是主題的問題(因為我近期也在看一本主題極度相似的書叫In Search of One Last Song,但我目前也覺得普通,可以等今年書單都讀完再一起分享),還是寫作風格的問題(這兩本書剛好都是出自兩位比較年輕的作家),但總之我覺得Forget Me Not就是沒那麼對我的胃口。

雖然作者Sophie Pavelle在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還算蠻活潑,也像她是一位朋友在跟讀者分享這些故事般,但我個人覺得有種難以形容的不成熟感,偶爾甚至讓我覺得有些小輕浮。另外,像是她在書蠻前段的地方提到想鼓勵大家以永續環保的方式旅遊,所以她決定以身作則,靠大眾運輸工具等前往這些動物的自然棲地,結果印象中至少有兩次以上吧,在書中又找了自己太累或不方便等藉口去搭親友開的車(還不是順路接一下這種,是特地開車去載人),就微微覺得行為上有些反覆(我可以理解去這些地方找動物真的很累很辛苦,像是我也曾經搭了轉3次共8小時的火車、背相機走了10天每天10公里以上的路,只為了去個保護區找一種本土蜥蜴,但覺得作者自己都設了個目標,最後又莫名放棄目標,感覺很難說服讀者認同永續跟這些動物的保育的重要性,或者了不起就不要把目標跟這些偷吃步的行為寫到書裡吧)。最後,在知識量的呈現上我也覺得偏普通,沒有寫出一些讓我覺得驚豔的新知或物種,反而偏多是在作者的旅遊故事上,感受不太到書宗旨到底想要強調甚麼。總之,如果對英國物種跟當地生態面對的困境不熟悉且有興趣的人也是可以讀看看啦,只是我個人覺得書單上的其它書的知識量更豐富、文筆更加成熟,所以會選擇優先推薦其它本啦。

Ten Birds That Changed the World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接下來這一本是主題蠻特別的書,是關於綜觀人類史上對我們社會文明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幾種鳥,充分地介紹了人類歷史的一些重大進程,還有各時代的宗教傳說等,以及各種鳥類在這其中所象徵的意義。

由此可知,與其說這本書是偏自然科學的書籍,我自己覺得它更像是用個另類的方式講歷史,當然同時也傳遞這些動物跟我們的關係比想像中還要緊密。作者Stephen Moss本身正是個自然作家,然後特別喜歡抒寫關於英國生態、氣候變遷、鳥類、本土環境議題等主題。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寫作風格跟前面提到的Bird Sense蠻類似的,只是Bird Sense比較在講科學,而Ten Birds That Changed the World在分享這幾種鳥如何產生了跨時代的影響力,像是歷史上曾經流行過將雪鷺Snowy Egret(Egretta thula)等鳥的羽毛,作為女性帽子上的裝飾品,後來對這個流行的反彈聲浪間接掀起了可以算是近年內最大一波動物保護浪潮,像是英國成立了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簡稱RSPB),以及美國的奧杜邦學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總之,我覺得這是本少數以人類重大歷史事蹟來歌詠鳥的作品,然後閱讀的過程中很常會有「哇,原來這種鳥有這樣的影響力」的驚喜感,所以對我來說也是讀完後收穫很多的一本書。

Animal Liberation Now精裝版封面。(圖片來源: Waterstones)

最後想分享的應該是這次書單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書的第二版: Animal Liberation Now(前身正是有名的「動物解放」)。初版的動物解放促起了動物權的興起,而許多動物權社運人士也經常在抗議等活動中留下一本動物解放,由此可知第一版的動物解放影響力之大。作者Peter Singer(應該不須要再額外介紹這個在動保運動中有名到不能再更出名的學者了)為了回應動保運動的一些最新進展跟趨勢,同時也向讀者說明當初第一版最關注的幾個產業之現況,像是工業化的經濟動物生產流程、許多藥物等實驗中的動物利用等,所以才寫了這本Animal Liberation Now。

我自己沒有看過原本初始版的動物解放,但看過新的這本Animal Liberation Now後,完全可以體會到為什麼初版的影響力足以促成動物權的誕生(在另一篇寫動物倫理的文章中說明過Peter Singer其實是效益主義派的,並非動物權人士),以及受到社會上如此之大的迴響。這本書的用字遣詞都頗直白,敘述事情的邏輯也清晰明瞭,會讓我覺得作者的文字相當有力量(雖然效益主義本身跟動物福利科學的一些觀念有所衝突,但我個人在動物倫理上確實是偏向效益主義的)。不過個人覺得有點小可惜的地方是新的這個版本依舊沒有探討到伴侶動物、娛樂中的動物(如動物園、水族館、寵物咖啡廳等)等議題,但我自己猜測照他追求總體快樂最大值並盡力避免產生痛苦的核心理念,他很可能覺得這類總體成本高且正向效益不明確的活動沒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礙於篇幅就也不多談了(?)。這次的新版本中也沒有說明到像兩棲爬行動物等福利問題,但有簡短提到魚類,因為魚類本身牽扯到許多經濟活動又是距離大眾最關注的哺乳類最遠的一個極端,魚類的福利在近年也確實受到更多關注,或許是作者認為兩棲爬行動物受到人類影響的規模相對小吧。最後結論是這本書依舊是超越我當初預期的好看,很多提出的論點也相當精采,推薦想了解動物權是怎麼形成的人都來看。

--

--

HM Yeh
Notes on Animal Welfare Science

The first Taiwanese to graduate from MSc Animal Welfare Science, Ethics & Law, University of Glasgow 第一個從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動物福利科學、倫理與法律碩士班畢業的台灣人